編者按:
13層樓高的8萬噸“大壓機”,鍛壓出飛機的起落架、主梁;上千個軟件組成的網絡控制系統,成為高鐵列車的大腦和神經;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期待著挽起南海的浪濤;4000噸起重機,將為大型核電站揚起臂膀。
重大裝備制造,事關國家命脈、國家安全。在這個領域默默付出的人們,當得起“國家工程師”之名。他們專注的,是代表國家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國重器;他們的事業,撐起國民經濟的脊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之際,新華網與《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推出大型報道《致敬!國家工程師》,向讀者介紹十個代表“中國創造”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項目以及它們的核心團隊。
離開家鄉日久,劉雁已經吃慣了四川的辣子,甚至湖北話也已經完全變為川音??伤阅钅畈煌亦l,著名革命老區湖北大悟。
本來他可以讀縣里最好的中學,但是沒有去,因為負擔不起每月5元的生活費。最終他選擇了一個離家稍近、每月只要2.5元生活費的中學,因為可以自己從家里帶米、帶咸菜。
填報大學志愿時,他很想填農學院,但長輩們說,“還是要有一門技術”。
高中老師說,去交大吧,將來可以開火車。他填報了西南交通大學。
多年后,身為中國重大裝備制造項目技術負責人的劉雁,仍然記著這些細節?!案淖儸F狀”,是他幾十年間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
努力的結果不是開火車,而是致力于研制精密機床,為制造汽車、飛機、火箭等等工業產品提供母機。
是為國家利器。
內遷的老工程師
高中讀書時很苦,老師也用心,劉雁和其他幾個成績好的學生,每人每月還有額外的16斤糧食。
他一心想上大學,想考出去。
代價很大。為了供劉雁讀書,六旬的父母和一個姐姐支撐著家業,姐姐直到近30歲才出嫁。鎮里出了第一個重點大學的大學生,一時轟動,大隊免費在劉雁家的自然村里放了一個月電影。
1984年夏天,劉雁坐上西去四川的火車。
4年后,書讀完了,劉雁想趕緊工作養家。
1988年他進入位于四川都江堰的國營寧江機床廠,正值工廠引進英國的臥式加工中心,他實習一年直到樣機試制完成。
作為重要的工業基礎裝備,1949年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的機床行業“微乎其微”?!耙晃濉逼陂g,在蘇聯援助下,北京機床廠、第一重型機械廠、第二重型機械廠、沈陽機床廠、大連機床廠,成為中國機床行業的基石。
74歲的寧江機床老員工鄭義和,與故鄉廣東已沒有太多關聯。這位1962年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被直接分配進入南京機床廠。這家工廠因三線建設一分為二,進入四川后建成寧江機床廠。
多年后,這位頭發花白、偏瘦、戴著眼鏡的老者仍記得,自己被分去學維修電工,53元的工資拿了十幾年。
政治過硬、經過組織審查的鄭義和是主動要求前往四川的,攜妻帶子,“當時對內遷沒有概念,不知道要在這里呆多少年?!?
在簡陋的老廠區,他一直工作到2007年。期間,工廠在2000年轉制為成都寧江機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江機床”)。
內遷當年,寧江廠就得以投產,年產500臺機床,是“三轉一響”中手表生產的必備工具。
鄭義和記得,那個“要有指標才能買”的年代,廠里的銷售人員只需坐等買家。
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寧江機床廠開創了在《人民日報》登廣告的先例。此后5年,供需直接見面,工廠效益不錯。
鄭義和用手比劃了一個波浪形,“機床行業與國家發展關系很密切?!?982年,他終于開始搞自己的本行,計算機管理。
6年后劉雁進廠時,已經要面對由電腦控制的加工中心。他感到陌生,甚至沒想到這會是自己一輩子的工作,但“技術還是要掌握”,因為“要吃飯”。
那時工廠里已經有了濃厚的技術氛圍,鄭義和的工作被放在重要位置。在他的幫助下,劉雁這樣的青年工程師迅速成長,在短短一年間要熟悉臥式加工中心的幾千個零件,要跟工人師傅學習精密裝配,裝配結果要用微米表監測。
劉雁還需要在這一年中熟悉引進加工中心的所有技術資料,并試著編制工藝文件。
劉雁回學校找老師探討問題時,對方很驚訝——院校并不清楚,機床已經發展到了數控水平。
重大專項推動國家成就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寧江機床廠通過引進,消化吸收了來自英國的臥式加工中心,形成了公司第一代精密臥式加工中心產品。
隨著國內加工制造業對加工中心產品認識的提高,需求量逐年增加,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寧江機床廠自行開發第二代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通過不斷改進完善,到本世紀初開發了第三代精密臥式加工中心和高速臥式加工中心。
談起機床行業的發展,劉雁覺得,由于外企開始在中國生產和本土化配套、服務,成本大大降低,中國企業的競爭壓力更大了。
中國工業迫切需要升級,而高檔數控機床的自主化問題,扼住了中國先進制造業的喉嚨。比如,中國數控機床的高檔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仍然主要依靠進口。2012年國內高檔系統的自給率不到5%,約95%依賴進口,其中日本是主要的進口來源國,約占三分之一;國產產品中高檔數控系統總和不到20%。
2009年國家啟動“04專項”,寧江機床承擔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高速臥式加工中心兩項研制任務。
所謂“04專項”,即“高檔數控機床及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國家16項科技重大專項之一。
劉雁不無遺憾地說,目前高檔數控機床的關鍵功能部件仍需進口。但他覺得,“04專項”改變了中國的機床產業狀況,提升了國產數控機床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2010年,劉雁成為主持技術的總工程師。這家企業以整個技術團隊的優勢,在提高精密臥式加工中心和高速臥式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對產品進行了系統的解剖和再設計。
為使機床的無故障時間由400小時提高到1000小時,工程師們采用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的模式,歷時8個多月,走訪大量用戶和配套企業,收集產品故障模式,形成200多條故障改進計劃。
被一些國家列入“黑名單”
通過“04專項”,寧江精密臥式加工中心和高速臥式加工中心的產品可靠性大幅提高,同時迫使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大幅下降。
寧江機床工藝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學智對我們解釋,以前的機床需要人工換刀并控制精度,一個零件需要多臺機床加工完成。而臥式加工中心及以它為核心集成的柔性制造系統,實現了自動換刀和工序集中加工,減少了人工參與度和零件多次裝夾,零件加工精度提升極大。
工程師們呼吁,國家要大力支持提高“04專項”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加工中心主任工程師陳波說:“否則一旦發生戰爭,國家就會受限,還是要扶持國產裝備?!睂幗芘P式加工中心廣泛用于航空航天、軍工、船舶等領域,寧江機床甚至因此被一些國家列入“黑名單”。
寧江機床“精密和高速臥式加工中心”兩項課題于2013年完成了驗收。劉雁很感激那些上世紀60年代畢業的老大學生們,“他們恨不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識都告訴你?!?
回顧從技術員到總工的26年,劉雁覺得,“這個行業要有點奉獻精神,因為付出遠遠大于回報”。
他也有困惑:他所在的機械加工行業由于需求疲軟,近些年人才斷層嚴重。
“作為基礎戰略性物資的機床,需要更多人的關注、扶持和參與,中國制造業的安全才會有保障?!彼f。